记者昨日从我市民生工程工作汇报会上获悉,今年1至7月份,我市民生工程进展顺利,总体完成情况良好,其中,各级财政实际到位资金27.12亿元,资金到位率为89.4%。
“十二五”期间,公共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保障、文化惠民和基础设施七大类民生工程将成为我市民生工程的重头戏。
民生工程实施提速
据介绍,我市实施省定33项民生工程各级财政应到位资金30.33亿元,截至7月底,各级财政实际到位资金27.12亿元,资金到位率为89.4%,其中市县两级配套资金于6月底前全部足额配套落实到位。1至7月份,全市补助类资金发放及时,工程类项目建设按序时进度开展,直补和发放到个人的资金累计6.16亿元,工程类项目已批复项目共3536个建设点,已开工建设3247个,占总数的92%。9项生活保障类项目扎实推进。截至目前,今年,全市保障农村困难群众107730人,农村五保供养对象29817名,分别发放保障资金7366.4万元、3975.56万元;计划生育奖扶人数5765人,特别扶助人数1190人,发放补助金644.74万元;全市计划新建廉租住房项目6个,已开工建设4个;公共租赁住房项目44个,已开工建设25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共22个,已开工21个;10个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项目均已开工建设。
更多人受惠民生工程
为了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更好教育,今年,我市义务教育经费机制改革惠及学生51.86万人;发放2010年至2011年秋季、春季学期助学金2880.7万元,资助50991人;发放免学费345.246万元,资助3441人;发放2011年春季普高助学金19809人,金额1485.68万元;完成校舍安全加固21.15万平方米;农村留守儿童之家统一配备设备正在陆续配送中。同时,累计完成新型农民培训13375人,完成农民工技能培训18226人。
7项医疗卫生类项目稳步实施。1~7月份,全市共有38038人次享受城乡医疗救助,支出医疗救助资金2976.79万元。全市适龄儿童实际接种578219针次,按计划完成省定任务数。8个村卫生室已开工建设,22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房屋修缮项目全部开工,其中9个已完成。
探索开展“33+X”民生工程
记者从会上获悉,“十二五”期间,我市将重点实施七大类民生工程,即公共教育工程、就业服务工程、社会保障工程、医疗卫生工程、住房保障工程、文化惠民工程和基础设施工程。同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收入分别在“十一五”末基础上翻一番以上,达到37700元和14000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7∶1。
未来五年,我市还将建立和实施就业援助制度,预计“十二五”末,累计新增就业人数6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推动医疗卫生资源向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倾斜,打造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统筹城乡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加快市政道路向三县延伸,全面实施“村村通”提级延伸。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最高支付限额分别提高到当地城镇职工年工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当地农民年人均收入的6倍以上。构建市民“15分钟生活圈”,建设100个市级标准化示范社区。此外,在推进省定民生工程建设之外,围绕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热点和难点问题,我市还将通过市对县区以奖代补激励措施,探索开展“33+X”民生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