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站        省人大        省政协       省政府
网站首页 投诉监督 视频关注 乡镇风采 乡镇动态 重点联系乡镇 乡镇旅游 文件发布下载
特色产业 安徽新农村 新型城镇化 课题研究 建设美好安徽 领导专栏 研究会动态 关于我们
徽州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新型城镇化|安徽乡镇网
当前日期: 2025年5月7日2时27分 星期三
站内搜索:
最新动态 更多>>
多所高校不再招收“专... 11-25
防疫短信自带核酸结果... 11-25
扫码就能领补贴?提示... 11-25
交三万元就能“抱团养... 11-25
揭开“外泌体化妆品”... 11-25
花8.88元买签名照... 11-25
7万元可考研“包过”... 11-25
多地网传“有人抢小孩... 11-25
花了十多万元 新房装... 6-18
安徽公布拖欠农民工工... 6-18
一月速成“瑜伽高级教... 6-18
上免费网课先交钱再拉... 6-18
花5万多文眉文唇“开... 6-18
小家联行、嗨客相继倒... 6-18
嗨客公寓管理公司失联... 6-18
手续不合规质量堪忧 ... 6-18
“文明郑州靠你我的共... 6-17
毛利率70%,3个月... 3-31
群众举报投诉环境问题... 3-31
合肥韦博英语停课:4... 3-31
特别关注 更多>>
六安:叶集区念好“精... 4-28
马鞍山:实现全省首单... 4-28
六安:金寨县以“信用... 4-8
首届国际乡村发展创新... 3-31
淮北:开展2024年... 1-23
黄山:休宁县榆村乡信... 1-23
滁州:明光市以“信”... 12-23
蚌埠:高新区推进诚信... 12-23
池州:经开区信用+监... 12-17
宣城:召开高频失信企... 7-15
蚌埠:推行“三书同达... 7-15
合肥:信易贷平台“政... 7-15
亳州市城市信用建设水... 7-2
马鞍山:信用城市 “... 6-27
淮南:以信用承诺嵌入... 6-27
宿州市召开“信用助企... 6-25
六安:裕安区交通运输... 6-25
铜陵:信用监管“硬手... 6-24
企业信用报告代替无违... 6-21
芜湖市率先推出“公积... 6-21
联系我们  

 电  话:0551-62607458

 联系人:杨主任

 网  址:www.ahxz.org

 Q  Q:2675014825

 地  址:安徽省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2楼


 
当前位置: 新型城镇化  
徽州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日期:2011/8/22 11:54:30    来源:站内发布  

  从一些出土的遗址、墓葬的器物来看,远古即生息于徽州土地上的苗越先民,其农耕和手工业生产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精美的徽州釉陶表明其当时已具有艺术性质,屯溪西周墓出土的两件“钟形五柱乐器”和一只铜鼎上所绘的舞蹈图,透露了先民们文化娱乐的情景,史称山越为“蛮民”,其俗“断发文身”、“勇悍尚武”,“特多以材力保捍乡土为称,其后寝有文士”。汉丹阳太守李忠曾“以越俗不学,嫁娶仪礼衰于中国,乃为起学校,习礼容、春秋乡饮,选用明经”,在当地倡导中原风俗。特别是两晋之后中原衣冠士族大规模入迁徽州,在长期的移植融合、同化过程中,作为“主支”的山越文化和作为“侨支”的中原汉族文化融为一体,凭借徽州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逐渐形成了自具特色的徽州文化。作为历史的徽州文化,我们将其大致分为四个阶段来进行考察。

  早期江南越文化阶段
  从远古到春秋。苗越土著山民长期生息于斯,有自己的图腾崇拜、巢居农耕,有以印纹陶为代表的越族文化,农业、手工业发展已有一定水平。虽然由于很少见于史载,无多少资料可供征信,使徽州“汉代之前的历史几乎完全埋没在黑暗之中”,但随着考古出土文物等文化遗存的陆续被发现,人们将逐步扩大对这一阶段文化的了解。近年发现的屯溪近郊花山人工石窟群,以其工程的浩大和建构规模的不凡被称作“世界第九大奇迹”,据专家初步考测,当属西汉前后的人工杰作,是早期江南越文化的重要遗存。

  山越文化阶段
  从战国到东汉。徽州秦时即置黟、歙二县,山越民族“依山阻险,不纳王租”、“勇捍尚武”;“断发文身”“火耕水耨”,被称作“蛮越”。孙吴对徽州山越族进行征服战争之后,公元208年徽州始立新都郡,置六县。黟、歙等历史文化上的亲缘性,地理条件的内在统一性与行政区域的一律性实现了重合,似乎中断了山越民族经济文化独立发展的过程,为中原土族徙入后汉越文化的同化提供了先在条件。这一时期的文化,我们从徽州傩舞、徽州建筑等内在特征中当可发见遗存。

  新安文化阶段
  这一阶段自西晋太康元年(280)新安郡设置到南宋。由于中原战乱频仍,西汉时期起就有中原士族南迁,他们或在徽为官而留连忘返,或迷恋徽州大好山水而以徽为家,或看中徽州独特的地理环境而入徽定居,或为躲避战乱而在徽隐蔽。在西晋末永嘉之乱、唐末黄巢起义有两次中原衣冠大规模南徙,入徽先后达近八十个姓氏。这些中原士族在徽州“每一村落聚族而居,不杂他姓。其间社则有屋,宗则有祠,支派有谱,源流难以混淆,主仆攸分,冠裳不容倒置”,形成了典型的徽州宗族制度。他们的徙入带来了发达的中原文化,在长期的与山越共处、融合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徽州的人口和经济结构,徽州风气也为之一开。
  新安文化以新安郡的设立为标识,亦以新安江流域(黟、歙、休、绩甚至淳安、建德诸县)自成系统,是山越文化和中原文化长期融合、同化产生的具有浓厚徽州特色的新质文化:保捍乡土、严宗族、尚祖祭、重教育、尚气好义、俭朴勤劳、文风昌盛、崇仪礼、沉潜理性……表明徽州文化开始走向成熟。

  徽州文化阶段
  自南宋始至民国。北宋末靖康之乱,封建政权南迁,封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移,第三次中原衣冠大规模入徙徽州。在新安文化的厚实基础上,徽州文化勃兴,至明清全面繁荣。
  崛起于宋,兴盛于明清的徽商,凭较高的文化素养,贾而好儒的特色雄踞中国数百年,所谓“无徽不成镇”,徽商足迹遍海内。徽商经济是徽州文化发展和繁荣的坚实物质基础,徽商是鼎盛期徽州文化的重要创造者。
  集儒学之大成的理学代表人物程颢、程颐和朱熹均祖籍徽州,以朱子学为端绪和内质的“新安理学”构成了徽州文化的理性内核。南宋以后,徽州更是文风昌盛,  “十户之村不废诵读”,在“东南邹鲁”的文化氛围中,宋、元、明、清新安理学、新安画派、文房四宝、徽派刻书、徽派版画、徽派建筑艺术、徽派篆刻、徽州科技、新安医学、皖派朴学……众多领域异彩纷呈,徽州人几乎在文化的各个方面都有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各领风骚干百年,涌现出了如罗愿、朱升、汪道昆、程大位、渐江、汪士慎、戴震、罗聘、俞正燮、郑复光、胡开文、胡雪岩、王茂荫、黄士陵、詹天佑、黄宾虹、许承尧、吴承仕、陶行知、胡适、张曙等等一大批名人。
  这一时期的徽州文化,既有突出的徽州地域特色,又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文化特性,成为中华传统文化在跨入现代门槛前夕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友情链接  
省发展改革委 省教育厅 省科技厅 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省民委 省公安厅 省民政厅
省司法厅 省财政厅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省自然资源厅 省生态环境厅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省交通运输厅
省环保厅 省住建厅 省交通运输厅 省农业农村厅 省水利厅 省商务厅 省文化和旅游厅
省卫生健康委 省退役军人厅 省应急厅 省审计厅 省外办(省港澳办) 省国资委 省市场监管局
省广电局 省体育局 省统计局 省林业局 省医保局 省管局 省地方金融监管局
省人防办 省政府信访局 省乡村振兴局 省数据资源局 省参事室 省粮食和储备局 省能源局
省监狱管理局 省药监局 省发展研究中心 省贸促会 省社科院 省农科院 省地矿局
省供销社 华东冶金地质勘查局 省煤田地质局 省税务局 省地震局 省烟草专卖局

版权所有:安徽乡镇网 安徽省新型城镇化乡镇发展论坛组委会 技术支持:优网营销 皖ICP备14019123号-6
电话:0551-62607456  工作QQ:1499535043
邮箱:ah2641001@163.com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2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