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金安区市场监管局坚持把行风建设作为提升履职效能的“突破口”,将企业信用合规建设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压舱石”,双管齐下、协同发力,推动监管服务提质增效,为企业健康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一、精准施策,构建信用合规新体系
编制《经营主体信用合规全景手册》。根据不同行业的经营主体在运营模式、业务范围和风险特征等方面的差异,金安区局主动作为,多维度发力,精准梳理涵盖市场准入、广告宣传、产品质量、网络交易等11个重点领域,细化17项合规事项类型,为企业提供“一站式”信用合规指引。
制定《信用合规底线清单》。以区域支柱产业——茶叶行业为试点,聚焦不规范使用标识标签、食品添加剂超标、虚假宣传、不正当竞争等15项高频问题,明确法律后果,划出信用“红线”,引导企业知敬畏、守底线。
开展“信用合规进企业”系列宣讲活动。邀请检验检测、商标事务所等第三方机构和专家团队深入企业开展专题讲座、案例剖析、现场答疑40余次,量身定制合规方案;对照底线清单开展“体检”,帮助企业排查整改隐患,对首次轻微违反底线清单规定且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企业,采取提醒告诫、责令限期整改等柔性执法方式,助力企业纠错修复。
协同共治,筑牢行业自律防线。针对化妆品行业准入门槛低、问题易发的特点,联合个私协会、美容美发行业协会,对辖区美容美发店、重点商圈经营单位开展合规行政指导会,通过以案释法、互动交流,推动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
二、创新机制,打造信用监管新范式
“清单+指导+共治”模式。在失信风险发生前实施精准干预,引导90余户茶叶生产经营主体及时纠正失信行为,推动信用监管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变。
“双库一码”智慧服务。线上发布“质量提升项目库”和“风险评估项目库”二维码,实时收集企业诉求,精准交办指导。截至目前,收到8家企业涉及信用修复、食品、价格、知识产权、特设安全等方面诉求13项。
社会共治聚合力。发挥行业协会桥梁作用,对群众反映的底线问题快速核查,形成全社会共建诚信市场的良好氛围。
工作开展以来,消费投诉同比下降37.5%,行政处罚案件减少35.7%。这一创新举措不仅帮助企业防范信用风险,更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通过行业自律与协同监管,营造了公平、有序、诚信的市场环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