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优化应急管理领域营商环境,倡树“诚信为本、信用第一”的工作理念,蚌埠市应急局以信用为引领,逐步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全流程服务体系,将信用建设融入事前审批、事中监管、事后修复三大环节,实现应急管理领域信用建设新格局。
优化事前服务流程,提升办事“力度”。聚焦突破建设项目审查环节多、流程长等难点,创新“信用+审批”新模式,助力项目实施跑出“加速度”。一是重构审批流程。创新“申审同步”新模式,凡是信用等级在二级以上的企业,通过线上沟通研判建设项目符合要求的,可在专家进行现场审查时同步出具纸质版申请材料;同时,通过信用承诺方式,企业只需承诺在出具批复意见前提供全部材料,即可进入办理阶段。二是压缩办理时限。通过建立微信群、视频连线等方式主动对接信用良好的项目建设单位,全流程指导项目建设单位做好审查资料准备工作,通过“容缺办理”模式直接免除受理环节所需时间,将项目建设单位原本需花费5至10个工作日的资料准备和初审时间缩减为1个工作日。三是延伸服务链条。不断加大项目资料准备和问题整改阶段参与力度,通过不断延伸主动服务链条,联系专家指导企业一次性完成对现场审查问题的整改工作,极大减轻了企业办理建设项目的负担。
加大事中管控力度,提高监管“准度”。深化安全生产领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以企业信用度推进安全生产分级分类监管,创新推行“信用+监管”监管措施,对企业进行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实施差别化监管措施。对一二级、信用状况好、风险小的企业,合理降低抽查比例和频次,同时为企业提供专家帮扶指导,尽可能地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影响,同时将其列入守信红名单;对三级、信用状况一般的企业,则执行常规的抽查比例和频次;对四级、存在失信行为、风险高的企业,则增加抽查比例和监管频次,同时将其列入失信黑名单,从而做到“让守信者降成本,让失信者付代价”,对守法诚信的企业无事不扰,对违法失信的企业利剑高悬。截至目前,已对全市654家工贸企业、32家危化品企业、2家非煤矿山企业利用“信用+监管”进行分类分级监管。
强化事后指导帮扶,提升服务“温度”。一方面,市应急局主动服务企业,不断推进柔性执法,践行执法为企理念,推行“信用+执法”模式,在依法依规落实行政处罚的同时,同步开展法理解释、警示教育,帮助企业梳理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为企业开出“处方单”,促进企业整改存在问题,增添执法“温度”,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另一方面,市应急局严格落实《失信行为纠正后的信用信息修复管理办法(试行)》,建立企业行政处罚台账,提供针对性的帮助和支持,量化企业信用及处罚信息,精准记录企业信用公示期,提前一周主动对接即将达到最短公示期的企业,帮助企业在信用中国上申请终止公示,使企业在最短时间内恢复信用,减轻企业因信用问题导致的不良影响,保障企业正常运行。截至目前,已主动帮助35家企业进行信用修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