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舒城县干汊河镇以省级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创建为契机,坚持在党建引领、产业振兴、法治建设、乡风文明四个方面持续发力,努力推进乡村治理工作开创新局面。
坚持党建引领,打造善治队伍。干汊河镇以党建引领为抓手,筑牢乡村治理人才建设的政治根基,持续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清单制规范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内政治生活,实施基层党组织书记“领头雁”行动、举办村干部专题培训,不断优化提升村干部队伍,从而夯实党组织战斗堡垒基础。积极开展党性教育,规范开展党的组织生活,坚持“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为共产党员授牌,增强党员“仪式感”,引导全体党员树立创先争优意识,完善中心村民组长制度,每个村民组雕刻一枚公章、悬挂一面小黑板,助力村民组长更好发挥其“神经末梢”作用。充分发挥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老退役军人、老劳模等“五老人员”在乡村治理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和引导他们以多种形式、多种身份参与乡村治理,建立乡村人才库,发掘和培养“小能人”、“土专家”、“田秀才”、“经纪人”等乡土人才,大力开展“能人返乡”行动,支持致富带头人、优秀创业人士返乡领办实体经济企业,担任村级发展顾问或进入村干部队伍。
坚持产业振兴,筑牢治理基础。干汊河党委政府围绕产业振兴目标,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以发展休闲采摘、田园观光为突破口,围绕农业特色产业“138+N”工程,坚持镇村联动、产村一体,在充分挖掘和利用自身资源的基础上,谋划大院和新陶村的优质水稻、绕山村稻虾种养、韩湾村手工挂面、顺河村启德园林农家乐、乌羊村黄姜白蒜、瑜城村绿色蔬菜、西宕村农业科技示范、九龙塘村生态旅游、七门堰村苗木、洪宕村阳光雨露水果等“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全镇形成绕山等村2000亩稻虾种养、靠山等村1800亩水蜜桃种植、莲墩等村150亩水果莲种植、龙山等村200多亩瓜蒌种植、泉堰村100亩精品桃和白茶种植等特色产业格局,还出现观赏鱼、鄂鱼、蟾蜍、白鹅等特色养殖业。同时坚持多途径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培育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和新型农民,鼓励和支持通过“电商+”“文旅+”等渠道,融合发展乡村富民产业。通过实施集体经济发展项目、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村企合作入股分红、盘活闲置资产资源、开展劳务服务创收等多种形式增加集体收入,为乡村振兴注入发展动力。
坚持依法治镇,构建和美乡村。干汊河镇不断加强法治建设,完善司法所、法律服务所、矛盾调解中心、综治信访中心基本法治框架,以法治文化广场、法治宣传长廊、廉政文化书柜等法治阵地补充,通过法律大讲堂、普法宣讲、送法下乡、法制教育片等形式,培养和提高村民法治精神和法治能力。坚持“警务通达”工程,实施“一村一警、村所联动”模式,继续采取1+2+2+N模式,完善以警民联调村干轮岗为主要内容“三调一体”的矛盾调处机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建设“雪亮工程”,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治安防控组织网格。以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抓人居环境整治由点到面全面推开,开展“最美家庭”和“最美庭院”评比,创新激励奖励制度,教育引导居民群众自觉维护环境卫生,齐心协力共建和美乡村。
坚持文明创建,传播文明新风。干汊河镇积极利用胡底烈士纪念馆传播烈士事迹,传承革命红色精神,唱响红色文化主旋律。以优秀历史文化为滋养,广拓群众文化活动平台,成立农民文艺宣传队,建设农民文化乐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助力文明新风传播。大力弘扬乡贤文化,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社会氛围,引领文明新风尚。唱响民俗文化,在春塘村积极建立村民俗馆,弘扬新时代文明乡风,传承春塘村的历史与文化,将文化之根、乡愁之魂紧紧握住,将淳朴的民风、良好的家风代代传承。完善制定村规民约,开展立家规、传家训、美家风活动,围绕“乡风文明”和“乡村振兴”为主线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宣传教育引导群众改善不文明生活习惯,美化居住环境,形成邻里互助、团结有爱的文明乡风,热心公益,蔚然成风,好人好事层出不穷,让文明之花处处绽放。(舒城县干汊河镇:卢贤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