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站        省人大        省政协       省政府
网站首页 投诉监督 视频关注 乡镇风采 乡镇动态 重点联系乡镇 乡镇旅游 文件发布下载
特色产业 安徽新农村 新型城镇化 课题研究 建设美好安徽 领导专栏 研究会动态 关于我们
芜湖新农民奏响幸福家园华美乐章|安徽新农村|安徽乡镇网
当前日期: 2025年7月25日10时27分 星期五
站内搜索:
最新动态 更多>>
多所高校不再招收“专... 11-25
防疫短信自带核酸结果... 11-25
扫码就能领补贴?提示... 11-25
交三万元就能“抱团养... 11-25
揭开“外泌体化妆品”... 11-25
花8.88元买签名照... 11-25
7万元可考研“包过”... 11-25
多地网传“有人抢小孩... 11-25
花了十多万元 新房装... 6-18
安徽公布拖欠农民工工... 6-18
一月速成“瑜伽高级教... 6-18
上免费网课先交钱再拉... 6-18
花5万多文眉文唇“开... 6-18
小家联行、嗨客相继倒... 6-18
嗨客公寓管理公司失联... 6-18
手续不合规质量堪忧 ... 6-18
“文明郑州靠你我的共... 6-17
毛利率70%,3个月... 3-31
群众举报投诉环境问题... 3-31
合肥韦博英语停课:4... 3-31
特别关注 更多>>
六安:共建信用乡村 ... 7-17
安庆:桐城市共筑诚信... 7-17
六安:行风建设与信用... 7-4
淮北:信用建设三举措... 7-4
淮南:“银税互动”激... 7-4
安庆:守护信用记录 ... 6-16
宿州:灵璧县信用建设... 6-16
宣城:泾县以信用监管... 5-30
合肥:构建环境信用评... 5-30
安庆:宿松县开展“助... 5-30
六安:叶集区念好“精... 4-28
马鞍山:实现全省首单... 4-28
六安:金寨县以“信用... 4-8
首届国际乡村发展创新... 3-31
淮北:开展2024年... 1-23
黄山:休宁县榆村乡信... 1-23
滁州:明光市以“信”... 12-23
蚌埠:高新区推进诚信... 12-23
池州:经开区信用+监... 12-17
宣城:召开高频失信企... 7-15
联系我们  

 电  话:0551-62607458

 联系人:杨主任

 网  址:www.ahxz.org

 Q  Q:2675014825

 地  址:安徽省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2楼


 
当前位置: 安徽新农村  
芜湖新农民奏响幸福家园华美乐章
日期:2012/9/14 8:48:45    来源:站内发布  
 “我们比城里可不差哩!”回想几年来的生活变化,无为县牛埠镇的胡长金笑得合不拢嘴。他告诉记者,几年前一家5口人每年只有几千元收入,一到年关就捉襟见肘;现在他们不仅衣食无忧,而且文化生活也很丰富。

  当农民纷纷转型,实现从传统农民向现代市民的跨越时,他们的生活如同芝麻开花节节攀高。新农村建设不是“形象工程”,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广大农民主人翁意识,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丰富物质文化生活,继而提高广大农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这才是“美好乡村”的真正内涵。

  就近就业,返乡创业

  农民的家庭生活美满了

  芜湖县红杨镇的刘进曾经长年在外打工,和家人分离。但今年起,刘师傅每年都能和父母孩子过团圆年了。说起成为“归雁”的原因,刘师傅表示,近年来,芜湖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为农民新增了很多就业机会。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在深圳当技术工每月能拿3500元,除去房租1500元、交通费500元、日常开销1000元,没有多少结余;但在家乡,他每月能拿2000-3000元,且日常开销少了很多,一年下来结余不少。“自从在家门口上班,每天都有时间陪伴家人,生活也安定不少。”刘师傅憨厚地笑了笑。

  工资差距缩小、就业机会增多、扶持政策温暖人心,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留在芜湖就业,在家门口完成身份转变。8年来,芜湖市连续开展针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和返乡农民工的“春风行动”,为农民定期举办专场招聘会,引导和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人社部门还到现场开展法规宣传政策咨询,为农民工维权答疑。为更好地帮助本地人员留在家门口就业,各县区还编印了《外出务工人员联系卡》,上面登记外出务工人员的基本情况,企业需要用工,可对照联系卡,直接与外出务工人员联系洽谈。为吸引返乡创业的农民工自主创业,市人社局还落实了小额担保贷款和创业补贴等。

  对广大农民来说,不仅家门口的就业机会多了,生活也有了保障。今年,芜湖市依托产业发展,在国家级开发区、省级开发区周边,规划了12个产业新城,作为“三化同步”的重要载体。产业园区附近有保障房、文化、娱乐、生活配套设施,让农民在家门口过上“城市生活”。

  就近就业岗位增多,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的困境,也使一个个农民家庭更加和谐和稳定,让农民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这也为芜湖市继续探索创新关爱工作机制提供了动力。去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签名《致留守儿童家长一封信》,号召农民工回乡创业就业。这封信情真意切,让人为之动容:“当您为给孩子一个美好未来在外打拼的时候,孩子其实更需要的还是父母的关心、爱护。”市委宣传部、市关工委、市妇联、市教育局等12个部门联合在全社会开展为留守儿童捐赠“爱心家书”、“爱心礼包”、“亲情电话”等活动,进一步凝聚社会爱心,促进农村和谐,为农民带来幸福与关爱。

  主动投入,参与管理

  农民的主体作用增强了

  在北京创业的何俊生近日给家乡无为县十里墩乡何碾村捐款20万元,用于新农村建设。何俊生是黄土地里走出来的农民,后来成功转型,自主创业,闯出了一片新天地。当他得知家乡建设缺少资金,立即给当地新农村建设资金专户汇来了捐款,并动员家人一起支持家乡建设。和何俊生一样,越来越多的农民积极投身美好乡村建设,为幸福生活添砖加瓦。

  今年,芜湖市确立59个村庄整治点,针对农村污水、垃圾,房屋立面改造、道路修建等进行全方位集中性整治。整治过程中,芜湖市不少乡村采用筹资筹劳,自主整治的方式,扮靓了一个又一个新农村。

  农民自筹资金,自己动手,破解了资金筹集难、报批程序多等问题,成为芜湖市美好乡村建设的一大特色。随着广大农民主体意识的增强和自身素质的提升,村民自治意识普遍增强,村民自治管理日趋完善。无论是修编村庄建设规划,还是实施各类项目工程,村民都积极建言献策,各乡村也都认真听取村民意见,充分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村民理事会全程参与乡村建设的资金使用和管理,建立专项账户,专款专用,按照工程进度拨付,张榜公示,发动村民积极投工投劳,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

  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注重培养农民自主参与意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在调研美好乡村建设时多次指出,各县区要牢记为民服务宗旨,注意工作方法,尊重群众意愿,坚持以村民为主体,以政府引导和服务的方式推动农村建设发展。

  相关部门也创新管理方式,保护农民自主参与的积极性。今年,南陵县正式成为开展农田水利建设投资和建管体制试点,这标志着农田水利建设将由政府“计划包揽”转为村民“当家说话”。市发改委人士告诉记者,创新管理的核心是增强农民主体意识;今后将以行政村为单位,在广泛征求农民群众意见的基础上,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的方式,推选农田水利项目库和实施顺序,增强项目的合理性,调动农民群众投身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

    文化惠民,文明乡风

  农民的精神面貌变新了

  扎噶拉舞蹈跳起来了,腰鼓队的鼓声响起来了,黄梅戏小调唱起来了……
 
  每天傍晚,繁昌县荻港镇综合文化站都热闹非凡:近百位大爷大妈在这里敲锣打鼓、吹拉弹唱,将红红火火的生活写进欢快的歌声与舞蹈中。该文化站投资150万元,建有13个活动室、1个多功能厅、1个露天舞台、1个文化长廊、1个活动广场,以及高空射灯和草坪音响等设备。目前,文化站组建了5支群众性艺术骨干队伍,文艺队伍下乡演出近百场。

  繁昌县荻港镇综合文化站是芜湖市实行文化惠民、发展农村文化的一个缩影。文化生活丰富了,农民的幸福感也与日俱增。近年来,芜湖市不断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举办各类文化艺术节和文化下乡活动。“文化下乡”活动每年向镇(街道)、村(社区)送演出100场,免费放映科教电影300场。此项活动覆盖全市所有镇和街道及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并不断向边远农村地区延伸。另外,芜湖市还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设立农家书屋、乡镇综合文化站,为广大农民送上丰盛的精神食粮。

  精神生活日益丰富,“文明乡风”也吹进江城农民心中。近年来,芜湖市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深入开展文明县城、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结合文明创建工作,积极开展“卫生之家”、“孝顺媳妇”、“尊师重教家庭”评选以及“道德讲堂走进乡村”和“美好乡村十星户”评比等活动,提升村民素质,促进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实现乡风文明。同时,开设道德讲堂讲座,组织巡讲道德模范事迹,评选“身边好人”、“江城好市民”,并结合农村特色,保护地方民俗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农民一同建设美好精神家园。

  文明创建给美好乡村建设带来质的飞跃。芜湖市已连续两届成为全省文明城市,芜湖县、繁昌县双双跻身全国文明县城,无为县、南陵县分别成为省文明县城、创建文明县城工作先进县。全市涌现出6个全国文明村镇、7个省级文明村镇、45个市级文明村镇。市委主要领导表示,美好乡村的建设成果要不断扩大,不仅要建立长效机制,还要在基础设施维护、项目资金来源、农民自主管理等方面继续探路。

  “咱日子是越过越幸福了!”农民们质朴的话语表达了他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对于他们来说,幸福很简单,就是从身边小事入手,一笔一划谱写出来的。

友情链接  
省发展改革委 省教育厅 省科技厅 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省民委 省公安厅 省民政厅
省司法厅 省财政厅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省自然资源厅 省生态环境厅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省交通运输厅
省环保厅 省住建厅 省交通运输厅 省农业农村厅 省水利厅 省商务厅 省文化和旅游厅
省卫生健康委 省退役军人厅 省应急厅 省审计厅 省外办(省港澳办) 省国资委 省市场监管局
省广电局 省体育局 省统计局 省林业局 省医保局 省管局 省地方金融监管局
省人防办 省政府信访局 省乡村振兴局 省数据资源局 省参事室 省粮食和储备局 省能源局
省监狱管理局 省药监局 省发展研究中心 省贸促会 省社科院 省农科院 省地矿局
省供销社 华东冶金地质勘查局 省煤田地质局 省税务局 省地震局 省烟草专卖局

版权所有:安徽乡镇网 安徽省新型城镇化乡镇发展论坛组委会 技术支持:优网营销 皖ICP备14019123号-6
电话:0551-62607456  工作QQ:1499535043
邮箱:ah2641001@163.com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2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