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老张,给俺备20袋玉米专用肥、200瓶除草剂。”7月6日8时,宿州市埇桥区夹沟镇高级农艺师张修金接到武小庄村武言水等9户农民的电话,坐上“农技直通车”将农资如约送到,并走进地里为他们作示范。
“这是根据今春土壤调查档案,专门配制的高氮型专用肥,价格比市场低15%。 ”张修金拍着一袋专用肥说。今年初,他和几位农技人员在武小庄村开展土壤调查,每百亩建立一份档案,土地缺什么肥就配什么。
“过去俺到市场上买农资,分不清孬好,一不小心就花钱买减产。即便买到正宗货,施肥‘一炮轰’效果也不好。现在农技人员不但把放心农资送到家,还把配套技术送到田,服务‘双到户’,田管‘一门清’,让俺省心又省力。”武言水高兴地说。
老武享受的是宿州市正在逐步推开的“农资农技双到户、双连锁”服务。去年,埇桥区对农资公司进行集中招标,确立9家中标涉农公司,在26个乡镇设立农资连锁站,下设300家村级连锁点。在政府引导下,乡镇农技站与农资连锁站“联姻”,农技人员在从事农技推广之外也涉足农资销售和把关,参与分享企业利润。 “此举不仅同时解决了农民买农资、用农技的问题,也调动了农技人员科技入户积极性,把公益性的农技服务与市场化的农资经营有机结合起来,有效解决了政府农技投入不足问题,实现了政府、农户、农资企业、农技人员‘四赢’。 ”宿州市农业部门一位人士说。
谈到自己的两个头衔“夹沟镇农技站高级农艺师”、“‘惠多利’农资公司技术顾问”,张修金乐了。由于他和几位农技人员的“加盟”,今年夏管期间,“惠多利”农资公司成为全镇农资和农技的重要输出平台。 “过去农技部门单纯搞技术推广没有回报,企业单纯搞农资销售得不到农民信任,现在一结合,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顺利打通。 ”张修金说。
在武言水的6亩玉米地头,9位农民向“张专家”请教。 “我家玉米自打过除草剂后,始终抱头不长,为什么? ”武言水问。 “这肯定是玉米生长点受损造成的,大多是除草剂使用不当所致。”张修金说。看到有些刚出土的玉米苗有些发黄,他叮嘱村民:根据测土配方档案,你们村9000亩土地多属微酸性黏土壤,对幼苗生长不利,应注意苗期施肥。
结束手把手辅导,12时许,张修金来到村广播室,将当前玉米和大豆的除草、追肥等有关夏管技术详细讲了一遍。 “面对政府的要求、企业的利益、农民的期盼,我感觉肩头的担子更重了。”张修金说。
据悉,宿州市今年还将进一步完善“农资农技双到户、双连锁”政策,建立“政府+企业+农技人员+农户”四位一体长效机制,更好地提供质优价廉的农资产品和优质高效的农技服务,促进持续增产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