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5月29日报道 “自主创新”近些年已经成为了合肥一张靓丽的名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系列报道“倾听安徽”采访团昨天通过一天的走访,亲身感受了科技创新为合肥的发展所输出的澎湃动力。
对着手机说出指令,就能查询想要的信息,记者在安徽科大讯飞公司感受到了语音交互产品带来的便利。通过科研创新,科大讯飞已经成为了全球“语音技术”市场有力的竞争者。
工作人员说:试试我们的“语点”。
记者说:我要说一个,白日依山尽。
手机语音:黄河入海流。
记者说:欲穷千里目。
手机语音:更上一层楼。
记者说:你的技术后台有点云计算的意思。
吴晓如说:对,就是云计算。
记者说:我觉得刚才那个智能语音,尤其在互联网电视上,最有使用价值。
吴晓如说:是。现在因为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发展,使得在各种终端设备上,需要语音交互。
高精度的语音识别,基于互联网海量信息的云搜索,创新不仅给用户带来了便利,也让科大讯飞站到了产业的制高点。面对记者的话筒,公司高级副总裁吴晓如毫不讳言“踏踏实实搞创新”是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基石。
吴晓如说:大家所讲的讯飞遇到一个好的时机,是指产业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但是这个产业,如果没有十几年的积累,技术达不到这种程度,那也没法达到这样的技术需求。
在采访中,“科技创新”成为了合肥众多企业和政府的共识。京东方科技集团的大液晶屏切割技术、江淮集团的新能源汽车、杰事杰的钢替代新材料、量子通信的城域量子通信试验示范网……科技创新正成为合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合肥市市委书记吴存荣表示:“合肥的产业结构中,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总产值达到55%,国家级的532家,在全国省会城市的第七、八位的水平,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整个产业结构的升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