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站        省人大        省政协       省政府
网站首页 投诉监督 视频关注 乡镇风采 乡镇动态 重点联系乡镇 乡镇旅游 文件发布下载
特色产业 安徽新农村 新型城镇化 课题研究 建设美好安徽 领导专栏 研究会动态 关于我们
霍山诸佛庵镇|重点联系乡镇|安徽乡镇网
当前日期: 2025年5月6日22时40分 星期二
站内搜索:
最新动态 更多>>
多所高校不再招收“专... 11-25
防疫短信自带核酸结果... 11-25
扫码就能领补贴?提示... 11-25
交三万元就能“抱团养... 11-25
揭开“外泌体化妆品”... 11-25
花8.88元买签名照... 11-25
7万元可考研“包过”... 11-25
多地网传“有人抢小孩... 11-25
花了十多万元 新房装... 6-18
安徽公布拖欠农民工工... 6-18
一月速成“瑜伽高级教... 6-18
上免费网课先交钱再拉... 6-18
花5万多文眉文唇“开... 6-18
小家联行、嗨客相继倒... 6-18
嗨客公寓管理公司失联... 6-18
手续不合规质量堪忧 ... 6-18
“文明郑州靠你我的共... 6-17
毛利率70%,3个月... 3-31
群众举报投诉环境问题... 3-31
合肥韦博英语停课:4... 3-31
特别关注 更多>>
六安:叶集区念好“精... 4-28
马鞍山:实现全省首单... 4-28
六安:金寨县以“信用... 4-8
首届国际乡村发展创新... 3-31
淮北:开展2024年... 1-23
黄山:休宁县榆村乡信... 1-23
滁州:明光市以“信”... 12-23
蚌埠:高新区推进诚信... 12-23
池州:经开区信用+监... 12-17
宣城:召开高频失信企... 7-15
蚌埠:推行“三书同达... 7-15
合肥:信易贷平台“政... 7-15
亳州市城市信用建设水... 7-2
马鞍山:信用城市 “... 6-27
淮南:以信用承诺嵌入... 6-27
宿州市召开“信用助企... 6-25
六安:裕安区交通运输... 6-25
铜陵:信用监管“硬手... 6-24
企业信用报告代替无违... 6-21
芜湖市率先推出“公积... 6-21
联系我们  

 电  话:0551-62607458

 联系人:杨主任

 网  址:www.ahxz.org

 Q  Q:2675014825

 地  址:安徽省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2楼


 
当前位置: 重点联系乡镇  
霍山诸佛庵镇
日期:2013/10/19 15:53:57    来源:站内发布  

皖西红镇   江北竹乡
 
      诸佛庵镇地处霍山县西北部,居县城18公里,是全国重点镇、全国环境优美镇、中国竹制品名镇、安徽省毛竹产业集群镇、六安市扩权强镇试点镇。这里民风淳朴、环境优美、工业繁荣、商贸活跃。全镇总面积179.4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1个社区,292个村民组,人口3.5万。
皖西红镇——诸佛庵
      诸佛庵镇是一片红色的土地,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曾是皖西革命根据地之一,是鄂豫皖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1929年5月,诸佛庵兵变,在皖西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拉开了六霍起义的序幕。1929年10月,桃源河暴动,使淠河以西的霍山境内成为苏区。1931年5月,第二届霍山县苏维埃政府在诸佛庵成立,领导着英勇的诸佛庵人民追求解放和民族独立。现遗留有8处革命遗址和4座革命烈士墓、2座革命烈士纪念碑。红色山镇走出的著名革命烈士有刘淠西、程学禄等。英勇的诸佛庵人民为革命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皖西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进入二十世纪60年代,为响应国家号召,一大批三线军工企业落户诸佛庵,在这片红色热土上生活的淳朴诸佛庵人无私地为军工企业建设让出土地,积极投身三线军工企业建设,做好后勤保障,确保了军工企业的顺利建设,及时投产,也使诸佛庵成为当时我县的一个重要工业基地,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曾一度被人们称之为“小上海”。
江北竹乡——诸佛庵
      诸佛庵镇森林覆盖率达82.1%,毛竹资源尤为丰富,面积达15万亩,蓄积量3000万根,年产毛竹600余万根,素有“安徽竹子之乡”和“江北毛竹第一镇”之称。2012年9月被中国竹业协会授予“中国竹制品名镇”称号。近年来,我镇紧紧围绕“竹业富民、工业强镇”战略,充分发挥镇内丰富的毛竹资源优势,建基地、强龙头、多投入、快发展,大力发展毛竹产业,实现产业增效、竹农增收。
      一是强基地带产业。为加强毛竹基地建设,我镇在安吉等地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利用新技术,规划实施了5200亩的“安徽省霍山县毛竹现代科技园区”项目,提高立竹数,增加出材率,将示范园建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显著的现代农业园区。同时,以科技园区为带动,全面推广毛竹低产改造技术,每年以3000亩的速度向前推进,通过引鞭扩园、低产改造,全面提高毛竹园栽培管理水平,为毛竹加工业培育了高产、高效、优质的产业基地。目前,我镇100亩以上的毛竹大户有45户,50亩以上的毛竹大户达320户,人均拥有竹园4亩,每亩平均收入600元,“十二五”期间,将进一步调动广大竹农生产积极性,采取科技示范,新栽和扩园相结合,提高笋竹利用率。达到人均5亩竹,每亩平均收入800元,实现竹农收入倍增目标。
      二是建园区促产业。如何把竹山变成“金山银山”,关键是给毛竹加工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2010年初,我镇聘请省规划设计院专家编报了“霍山诸佛庵镇毛竹加工园区” 规划,该园区总面积3平方公里,围绕集镇两翼,打造以毛竹加工为特色的产业工业长廊。近年来,我镇累计投入6000余万元,完成了核心区的配套建设,共引进了15家节地型、节能环保高附加值的毛竹加工企业入驻园区。目前,我镇已发展毛竹加工企业78家、加工作坊260家,年产值16.8亿元,利税1.8亿元。其中,产值20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11家、超亿元企业2家,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毛竹加工业带动6000多农民就业,人均年收入超2万元。2010年我镇被省经信委批准为“安徽省毛竹产业集群专业镇”,诸佛庵镇已初步发展成为辐射华东地区的江北竹制品加工集散地。“十二五”期间我镇目标将新增毛竹加工企业50家,实现2000万以上规模企业20家,亿元企业5家,产值3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800元。
      三是优服务推产业。我镇在不断打造硬环境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组建竹业专业合作社和竹业扶贫互助协会,以“参与式”帮助竹农加快发展。积极开展银农对接,帮助破解中小竹加工企业融资瓶颈。加大土地“增、减、挂”力度,帮助入园企业解决用地难题。推动企业合作,支持成立金徽竹产业合作社,让竹加工企业互帮互助,共同成长。
生态名镇——诸佛庵
      诸佛庵镇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继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积极开展生态林业、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家园创建工作,实现生态经济和生态环境同步发展,打造了名副其实的“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近年来,一是实施森林增长工程,建立生态保护屏障。全镇实施低产林改造8000亩,植树造林11000亩,巩固退耕还林6500亩,道旁植树15万株,全镇森林覆盖率已达82.1%。二是实施生态提升工程,保障生态可持续性。全面推广有机农业生产技术,通过化肥减量施用、增施有机肥、测土配方和秸秆还田,利用生态农药、灯光诱杀等措施,认真培育绿色农业,大大减轻农业面源的污染;同时实施工业立项环评先行制度,杜绝污染企业的引进,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三是实施生态家园建设,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以美好乡村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分村建立垃圾中转站,全面推广生活垃圾袋装化,建立“组分类,村收集”垃圾定时清运制度,逐步解决农村生活垃圾乱扔乱堆现象。在桃源河等村实施了“猪—沼—茶”,“猪—沼—竹”等生态家园模式,共建沼气池420口,逐步实现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有力地推动了美好乡村建设的顺利实施。
经济重镇——诸佛庵
      近年来,我镇坚持“竹业富民,工业强镇”主战略,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强力实施毛竹加工园区建设,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我镇工业经济发展已初具规模,面对新挑战,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实现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观念的转变,紧盯大项目,着眼于提升产业层次的项目,着力引进资源节约型、高附加值、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大项目,真正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同时注入科技,推动毛竹和茶叶两大支柱产业发展,在毛竹产业发展上,以现有5200亩霍山县毛竹现代科技示范园为基础,进一步加大科技示范园建设,以每年每村2000亩速度进行扩面,通过7—8年发展,基本实现毛竹质量提升工程的全覆盖。在茶叶产业发展上,大力推进西石门和石家河茶树良种科技示范园建设,逐步实现茶叶种植良种化。实现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比翼齐飞。我镇工农业总产值由2008年的 2.4亿元增加到2012年21.8亿元,增长908%;规模工业总产值由2008年的0.8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10.1亿元,增长1263%,规模工业企业达11家,产值超亿元企业5家;财政收入由2008年的353万元增长到2012年的1675万元,增长475%;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8年的4378元增长到2012年的9149元,增长209%。提前完成十二五提出的收入倍增计划,诸佛庵镇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县前列,进入六安市前二十强。
 
 
友情链接  
省发展改革委 省教育厅 省科技厅 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省民委 省公安厅 省民政厅
省司法厅 省财政厅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省自然资源厅 省生态环境厅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省交通运输厅
省环保厅 省住建厅 省交通运输厅 省农业农村厅 省水利厅 省商务厅 省文化和旅游厅
省卫生健康委 省退役军人厅 省应急厅 省审计厅 省外办(省港澳办) 省国资委 省市场监管局
省广电局 省体育局 省统计局 省林业局 省医保局 省管局 省地方金融监管局
省人防办 省政府信访局 省乡村振兴局 省数据资源局 省参事室 省粮食和储备局 省能源局
省监狱管理局 省药监局 省发展研究中心 省贸促会 省社科院 省农科院 省地矿局
省供销社 华东冶金地质勘查局 省煤田地质局 省税务局 省地震局 省烟草专卖局

版权所有:安徽乡镇网 安徽省新型城镇化乡镇发展论坛组委会 技术支持:优网营销 皖ICP备14019123号-6
电话:0551-62607456  工作QQ:1499535043
邮箱:ah2641001@163.com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2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