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讯 采用地源热能交换替代使用空调、太阳能光伏发电节约用电、使用新风系统给室内通风除菌、建筑物屋面采用立体绿化缓解热岛效应……绿色建筑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9月29日,安徽省绿色建筑暨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现场会在芜湖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到2015年末,全省20%的城镇新建建筑将按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其中合肥达到30%。到2017年末,全省30%的城镇新建建筑将按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我省绿色建筑发展驶入快车道。
公共建筑、保障房将率先“绿色”化
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是能源消耗的重点领域,也是节能降耗的重点领域。根据今年9月出台的《安徽省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要求,我省公共机构建筑和政府投资的学校、医院等公益性建筑以及单体超过2万平方米大型公共建筑,要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
“绿色建筑并不是高成本建筑,一星级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每平方米也只有30—40元。因此,我们鼓励各地的保障性住房按绿色建筑标准建设。”省住建厅副厅长李建在会上说,“如果保障房都是绿色建筑,对商业地产的发展就会形成倒逼机制,绿色建筑的发展就能全面铺开。”据悉,全国各省会城市的保障性住房将自2014年起,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合肥市作为我省省会城市,明年将带头落实,其他各市也将陆续推进。
绿色建材将有权威认定以确保“真绿”
绿色建材是绿色建筑的建设基础,直接关系到绿色建筑的质量。“大力推广绿色建筑,是要推广‘真绿’的建筑,而且不是‘伪绿’建筑。”省住建厅要求,大力发展安全耐久、节能环保、施工便利的绿色建材,同时,将研究建立绿色建材认定制度,并将绿色建材应用比例与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挂钩,确保绿色建筑建设品质。
在技术层面上,将率先推广建筑物屋面(立体)绿化,缓解热岛效应;将新风系统设计应用到住宅建筑中去,用较低的成本提升居住品质等。
推进建筑工业化,严格拆除管理程序
建筑工业化,就是在工厂内将住宅的墙体、厨卫、阳台、楼梯、壁柜等各个部分预先按标准化的流程生产,经过质量检验合格,再利用物流运输到施工现场吊装、拼接。这样的施工方式不仅能够大大提高了建造效率,还能大幅减少施工现场的噪音、建筑垃圾。另外,施工精密度更高,可以避免渗漏等住宅质量通病。据了解,2017年,我省新型建筑工业化住宅将达到1000万平方米。
“建设绿色建筑,要树立全寿命周期理念,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当前,许多建筑的寿命甚至不到30年,随意的建筑拆除造成了大量的社会资源浪费。”李建表示,住建部门将研究建立建筑拆除管理制度,严格建筑拆除管理程序,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切实做到不该拆的坚决不拆。“在旧城改造中,更应重视既有建筑的改造建设,避免大拆大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