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站        省人大        省政协       省政府
网站首页 投诉监督 视频关注 乡镇风采 乡镇动态 重点联系乡镇 乡镇旅游 文件发布下载
特色产业 安徽新农村 新型城镇化 课题研究 建设美好安徽 领导专栏 研究会动态 关于我们
考核新“杠杆”撬动安徽转型发展|投诉监督|安徽乡镇网
当前日期: 2025年5月14日0时9分 星期三
站内搜索:
最新动态 更多>>
多所高校不再招收“专... 11-25
防疫短信自带核酸结果... 11-25
扫码就能领补贴?提示... 11-25
交三万元就能“抱团养... 11-25
揭开“外泌体化妆品”... 11-25
花8.88元买签名照... 11-25
7万元可考研“包过”... 11-25
多地网传“有人抢小孩... 11-25
花了十多万元 新房装... 6-18
安徽公布拖欠农民工工... 6-18
一月速成“瑜伽高级教... 6-18
上免费网课先交钱再拉... 6-18
花5万多文眉文唇“开... 6-18
小家联行、嗨客相继倒... 6-18
嗨客公寓管理公司失联... 6-18
手续不合规质量堪忧 ... 6-18
“文明郑州靠你我的共... 6-17
毛利率70%,3个月... 3-31
群众举报投诉环境问题... 3-31
合肥韦博英语停课:4... 3-31
特别关注 更多>>
六安:叶集区念好“精... 4-28
马鞍山:实现全省首单... 4-28
六安:金寨县以“信用... 4-8
首届国际乡村发展创新... 3-31
淮北:开展2024年... 1-23
黄山:休宁县榆村乡信... 1-23
滁州:明光市以“信”... 12-23
蚌埠:高新区推进诚信... 12-23
池州:经开区信用+监... 12-17
宣城:召开高频失信企... 7-15
蚌埠:推行“三书同达... 7-15
合肥:信易贷平台“政... 7-15
亳州市城市信用建设水... 7-2
马鞍山:信用城市 “... 6-27
淮南:以信用承诺嵌入... 6-27
宿州市召开“信用助企... 6-25
六安:裕安区交通运输... 6-25
铜陵:信用监管“硬手... 6-24
企业信用报告代替无违... 6-21
芜湖市率先推出“公积... 6-21
联系我们  

 电  话:0551-62607458

 联系人:杨主任

 网  址:www.ahxz.org

 Q  Q:2675014825

 地  址:安徽省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2楼


 
当前位置: 投诉监督  
考核新“杠杆”撬动安徽转型发展
日期:2011/9/15 9:19:25    来源:站内发布  

    “一轻一重”凸显转型主基调

    7月14日,芜湖市举办了一场以招商业务为主题的培训会,重点指导招商干部“挑商选资”。从“招商引资”到“挑商选资”,一词之变折射了转型发展带来的深刻变化。一个显著变化,就是环保“门槛”抬高了。仅今年上半年,由于环保因素,芜湖市已将数个大项目拒之门外,项目投资总额达上百亿元。

    曾经,在一些地方,一味追求粗放的经济增长,偏离了科学发展轨道,催生了一些“数字政绩”、“泡沫政绩”、“污染政绩”。实践证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导向。2007年以来,我省多次调整各市政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县域经济考核办法等,使考核评价体系成为推动科学发展的有力杠杆。

    转型发展是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势在必行的现实选择。今年,省委、省政府适时对各市政府考核指标体系作了“大修”,体现了转型发展的要求。 2010年,GDP增幅在各市考核中的权重为14%,而今年GDP的分量大大减轻,在四类市中,权重最高的只占8%,最低的仅有3%。相比之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显著加重,合肥等一类市相关10项指标的权重共占32%,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的比重就占8%。无疑,这一轻一重的变化,凸显了转型发展这个主基调。 “在推动加快发展、加速崛起的同时,更加注重对结构优化、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民生改善等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 ”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如此解释。

    GDP“减负”,为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腾出了空间。以铜陵市为例,今年上半年虽然经济增速放缓(GDP预计增长10.2%),但整个经济保持了效益提升、收入增加、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工业企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达411.6,比去年同期提高90.9个百分点,再创历史新高;全市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增长40%、19.3%、19.8%。 “转型升级就要舍得放弃,只有学会做‘减法’,才能更好地做‘加法’。”谈及转型发展,铜陵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充满了信心。

    “显绩”和“潜绩”并重科学考评

    加快转型如何成为自觉行动?记者从省委组织部获悉,在制定《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实施办法》时,我省研究制定了“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实绩分析评价指标及权重”、“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综合评价定量计分办法”,从民主测评、民意调查、实绩分析、综合评价4个方面开展量化考评,将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实绩分别细化为41项、39项具体指标,构成了比较科学的考核体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

    转型发展,让经济变“绿”。 “绿色发展事关黄山发展大局、事关黄山长远大计,是我们的特色所在、优势所在。 ”黄山市从今年开始全面实施绿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通过5年时间,实现“绿色质量高起来、山区经济活起来、农民生活富起来”。“我们把绿色质量提升行动纳入各级政府目标管理,严格考核、严格奖惩,好的要表彰奖励,差的要通报批评。 ”黄山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告诉记者,绿化正在黄山成为一种自觉、一种制度、一种习惯。

    从今年1月11日起,空气质量首次纳入合肥市对县区的考核中。如果辖区空气质量长期低迷,就会影响县区年终考核得分。据合肥市环保局有关工作人员介绍,今年底实现环境监测站全覆盖之后,市环保局将对各县区的空气质量数据进行排序,次月5日前向市委、市政府报告,并向各县区、开发区及市直有关部门通报。同时,通过市环保局门户网站和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如此一考,未来合肥的空气必然更加清新。

    转型见真功。政绩有“显绩”与“潜绩”之分:大项目、大工程等,看得见摸得着,可谓显绩;环境改善、文明创建等,不显山不露水,可谓潜绩。实绩考核,既看“显绩”,又要看“潜绩”;既要看数据,又不能惟数据。针对某些干部重当前轻长远、见物不见人等观念误区,专家提出,要以定量考核为主,定性考核为辅,引导领导干部在转型发展中多做一些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工作。

    “民意度”考量正确政绩观

    “为政之道,以厚民为本;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推动转型发展,最终体现在兴皖富民上。衡量政绩大小,最终要看群众满意程度。

    “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不怕群众不高兴,就怕领导不开心;不怕群众不答应,就怕领导不认可。 ”长期以来,政绩考核大多封闭运行,考核主体比较单一,考核方式自上而下,缺乏群众的有效参与和监督,容易导致有的干部政绩观扭曲。消除这一现象,必须走群众路线,请群众当裁判,最大限度地扩大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知情权、参与权、评价权、监督权。

    我省从去年开始,将社情民意调查单列作为一项考核成绩,强化群众对民生工程的知晓率和监督力,努力将民生工程办成民心工程。今年4月下旬至5月下旬,全省1万多名财政干部深入基层开展了社情民意大调查、民生热点大摸底、民生政策大宣讲、惠民政策大走访活动,共走访行政村14963个、社区2886个、家庭278420户。省财政厅有关负责人说:“万名干部大走访活动,就是要体察民情,了解民意,使财政资金分配更科学、更合理、更贴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真正把钱花在刀刃上。 ”

    我省在政绩考核中普遍引入民主测评、民主评议、民意调查等制度,不断扩大群众在干部考核中的“话语权”。今年,淮北市在对县区领导班子进行考核时,组织了来自基层的“两代表一委员”、干部群众共300余人进行满意度调查,扭转了少数干部习惯于对“上”负责,缺乏对群众负责意识的倾向。芜湖市积极探索“上下联评、量化计分”的民主测评办法,提高干部考核中的“民意含量”,真正做到“工作实绩靠算账,干部形象靠测评,执政效果问民意”。

    当然,个别地方在政绩考核中仍然存在不注重发扬民主、尊重民意的做法,对此,必须要进一步健全民主制度,拓宽民主渠道,充分保障群众在政绩考核中的“话语权”。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党员干部在转型发展中建功立业,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政绩。

友情链接  
省发展改革委 省教育厅 省科技厅 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省民委 省公安厅 省民政厅
省司法厅 省财政厅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省自然资源厅 省生态环境厅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省交通运输厅
省环保厅 省住建厅 省交通运输厅 省农业农村厅 省水利厅 省商务厅 省文化和旅游厅
省卫生健康委 省退役军人厅 省应急厅 省审计厅 省外办(省港澳办) 省国资委 省市场监管局
省广电局 省体育局 省统计局 省林业局 省医保局 省管局 省地方金融监管局
省人防办 省政府信访局 省乡村振兴局 省数据资源局 省参事室 省粮食和储备局 省能源局
省监狱管理局 省药监局 省发展研究中心 省贸促会 省社科院 省农科院 省地矿局
省供销社 华东冶金地质勘查局 省煤田地质局 省税务局 省地震局 省烟草专卖局

版权所有:安徽乡镇网 安徽省新型城镇化乡镇发展论坛组委会 技术支持:优网营销 皖ICP备14019123号-6
电话:0551-62607456  工作QQ:1499535043
邮箱:ah2641001@163.com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2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