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站        省人大        省政协       省政府
网站首页 投诉监督 视频关注 乡镇风采 乡镇动态 重点联系乡镇 乡镇旅游 文件发布下载
特色产业 安徽新农村 新型城镇化 课题研究 建设美好安徽 领导专栏 研究会动态 关于我们
文化“软实力”构筑美好安徽“硬支撑”|投诉监督|安徽乡镇网
当前日期: 2025年9月20日11时21分 星期六
站内搜索:
最新动态 更多>>
多所高校不再招收“专... 11-25
防疫短信自带核酸结果... 11-25
扫码就能领补贴?提示... 11-25
交三万元就能“抱团养... 11-25
揭开“外泌体化妆品”... 11-25
花8.88元买签名照... 11-25
7万元可考研“包过”... 11-25
多地网传“有人抢小孩... 11-25
花了十多万元 新房装... 6-18
安徽公布拖欠农民工工... 6-18
一月速成“瑜伽高级教... 6-18
上免费网课先交钱再拉... 6-18
花5万多文眉文唇“开... 6-18
小家联行、嗨客相继倒... 6-18
嗨客公寓管理公司失联... 6-18
手续不合规质量堪忧 ... 6-18
“文明郑州靠你我的共... 6-17
毛利率70%,3个月... 3-31
群众举报投诉环境问题... 3-31
合肥韦博英语停课:4... 3-31
特别关注 更多>>
滁州:持续提升住房公... 8-21
宿州:萧县企业的守正... 8-21
六安:共建信用乡村 ... 7-17
安庆:桐城市共筑诚信... 7-17
六安:行风建设与信用... 7-4
淮北:信用建设三举措... 7-4
淮南:“银税互动”激... 7-4
安庆:守护信用记录 ... 6-16
宿州:灵璧县信用建设... 6-16
宣城:泾县以信用监管... 5-30
合肥:构建环境信用评... 5-30
安庆:宿松县开展“助... 5-30
六安:叶集区念好“精... 4-28
马鞍山:实现全省首单... 4-28
六安:金寨县以“信用... 4-8
首届国际乡村发展创新... 3-31
淮北:开展2024年... 1-23
黄山:休宁县榆村乡信... 1-23
滁州:明光市以“信”... 12-23
蚌埠:高新区推进诚信... 12-23
联系我们  

 电  话:0551-62607458

 联系人:杨主任

 网  址:www.ahxz.org

 Q  Q:2675014825

 地  址:安徽省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2楼


 
当前位置: 投诉监督  
文化“软实力”构筑美好安徽“硬支撑”
日期:2012/2/14 10:11:47    来源:站内发布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公共文化服务、新兴文化业态……省“两会”期间,“努力建设文化强省”成为会场内外热议的话题。

    代表委员们认为,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更是建设美好安徽的重要支撑。作为文化底蕴深厚的发展中省份,安徽要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赢得主动,加强文化建设是重要突破口和新的增长点。

    核心价值凝聚思想共识

    理想信念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精神支柱。打造充满活力的文化强省,一个重要着力点,就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聚共识、引领风尚、提升素质,构筑起美好安徽的精神基石。

    黄新德代表认为,在文化强省建设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文化事业产业繁荣发展是一个有机整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体”。没有“魂”,“体”就是空壳;没有“体”,“魂”就无所依附,难以传承和传播。要扎实推进铸魂工程,打造“安徽好人”品牌,大力发挥文化在新形势下凝聚人心、引领风尚的独特作用。

    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就要不断提高舆论引导和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感染力。芮必峰委员建议,发挥好主流媒体的作用,同时善于运用都市类媒体和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抢占全媒体条件下思想文化的制高点,在包容多样中凝聚共识,在众声喧哗中唱响主旋律。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和方式,春风化雨般地开展宣讲活动,引导群众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行善举、做好人、当模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王宇靖委员认为,国民教育主要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个方面,学校教育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理念,发挥各种校园活动在思政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社会教育要用先进文化凝聚人心,浇灌文明之花,引导和谐发展;家庭教育,家长要以自身良好品行、修养作表率,重视和加强对孩子的品德教育。

    壮大产业锻造转型支柱

    从金融危机中“破茧而出”,安徽文化产业逆势上扬,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转型发展的“新引擎”。

    “到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1200亿元,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 ”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描绘的美好蓝图,给我省文化产业带来发展的黄金机遇期。

    杨良金代表建议,继续提升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着力打造一批“顶天立地”的徽字号文化航母,同时通过产业集群的聚变效应,辐射带动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型文化企业,形成百花齐放、竞相发展的新格局。

    科技是文化发展中最活跃、最具革命性的因素。吴亚玲委员建议,密切关注现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充分运用数字化、网络化等先进技术,创新文化产品样式和生产方式,抢占文化产业发展制高点,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业态。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章松代表认为,芜湖方特欢乐世界、安庆五千年文博园的崛起,充分体现了文旅融合发展的优势。他建议,依托黄梅戏、花鼓灯、文房四宝、“两山一湖”等特色资源,打好徽字牌、建好产业园,开发特色文化旅游项目,延长旅游产业链,壮大文化产业市场主体。同时,还要推动文化与信息、装备制造、教育、体育等多种产业深度融合,不断拓展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

    国以才立,文以才兴。朱文根、梁钧委员建议,着力构筑文化强省人才高地,鼓励以专业技术入股或参与股份制改造的形式,充分调动文化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进紧缺的文化经营管理人才、科技创新人才,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充分利用省内高校资源,培养动漫等文化创意产业急需人才,为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积蓄人力资本。

    繁荣事业奏响幸福旋律

    “基层群众热切的眼神、热烈的掌声,让我更加体会到自身价值所在。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更是文艺工作者的时代担当。 ”这是著名黄梅戏演员赵媛媛代表下基层演出时的切身体会。她建议,进一步完善艺术作品的评价体系,进一步把群众评价、专家评价和市场检验统一起来,形成科学的评价标准,推动广大文艺工作者紧贴基层生活,服务城乡群众,谱写文化新篇。

    “如今,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富了口袋,更需要富脑袋。 ”来自基层的王晓琴代表说,这两年农村文化投入持续增长,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相继建成,百姓生活更乐呵。文化阵地三分建,七分用,要进一步扩大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范围,多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同时,积极探索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管理新路子,实现公共文化设施效益最大化。

    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是活跃城乡百姓生活的重要载体。许辉委员认为,现在各类文化节庆活动很多,只有彰显地方特色,精心设计载体,吸引群众热情参与,才能进一步增强这些文化品牌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作为文化资源大省,我省地域文化源远流长,文化遗产丰富多彩。王晓辉委员建议,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要求,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加大投入力度,真正把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管理好、利用好,造福人民。

友情链接  
省发展改革委 省教育厅 省科技厅 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省民委 省公安厅 省民政厅
省司法厅 省财政厅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省自然资源厅 省生态环境厅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省交通运输厅
省环保厅 省住建厅 省交通运输厅 省农业农村厅 省水利厅 省商务厅 省文化和旅游厅
省卫生健康委 省退役军人厅 省应急厅 省审计厅 省外办(省港澳办) 省国资委 省市场监管局
省广电局 省体育局 省统计局 省林业局 省医保局 省管局 省地方金融监管局
省人防办 省政府信访局 省乡村振兴局 省数据资源局 省参事室 省粮食和储备局 省能源局
省监狱管理局 省药监局 省发展研究中心 省贸促会 省社科院 省农科院 省地矿局
省供销社 华东冶金地质勘查局 省煤田地质局 省税务局 省地震局 省烟草专卖局

版权所有:安徽乡镇网 安徽省新型城镇化乡镇发展论坛组委会 技术支持:优网营销 皖ICP备14019123号-6
电话:0551-62607456  工作QQ:1499535043
邮箱:ah2641001@163.com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2楼